孕期高血压可通过饮食调整、体重管理、适度运动、定期产检、心理调节等方式预防。孕期高血压通常由遗传因素、营养失衡、血管功能异常、多胎妊娠、慢性肾病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
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与加工肉类。增加富含钾的香蕉、菠菜,补充钙质的牛奶、豆腐。膳食中保证优质蛋白如鱼类、禽肉,减少饱和脂肪摄入。
2、体重管理:
孕前BMI超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增重幅度,单胎妊娠总增重建议11-16公斤。每周监测体重变化,避免短期内体重骤增。肥胖孕妇可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
3、适度运动:
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避免仰卧位运动及跳跃动作,运动时心率不超过140次/分。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人群可增加抗阻训练。
4、定期产检:
孕20周后每2周监测血压,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立即就医。尿常规检查关注蛋白尿指标,超声监测胎儿生长状况。高风险孕妇需进行子宫动脉血流多普勒评估。
5、心理调节:
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情绪,每天进行10分钟深呼吸练习。参加孕妇互助小组减少孤独感,严重焦虑者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保证每日7-8小时优质睡眠。
预防孕期高血压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摄入500克新鲜蔬果及200毫升低脂乳制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静坐,睡眠时采用左侧卧位改善胎盘供血。出现下肢水肿或持续性头晕需及时就医评估,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分娩后仍需持续监测血压至产后1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