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

2024-01-11

9580次浏览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由某些药物所致周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少,从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其病因就是应用了骨髓抑制性药物,通常在用药后1-2周发病。

功能主治:本药为原发性大发作和失神小发作的首选药,对部分性发作(简单部分性和复杂部分性及部分性发作继发大发作)疗效不佳。对婴儿良性肌阵挛癫痫、婴儿痉挛有一定疗效,对肌阵挛性失神发作需加用乙琥胺或其他抗癫痫药才有效。对难治性癫痫可以试用。本药除用于抗癫痫外,还可用于治疗热性惊厥、运动障碍、舞蹈症、卟啉症、精神分裂症、带状疱疹引发的疼痛、肾上腺功能紊乱,以及预防酒精戒断综合征。

用法用量:1.成人常用量:每日按体重15mg/kg或每日600~1200mg分次2~3次服。开始时按5~10 mg/kg,一周后递增,至能控制发作为止。当每日用量超过2500mg时应分次服用,以减少胃肠刺激。每日最大量为按体重不超过30 mg/kg、或每日1.8~2.4g。2.小儿常用量:按体重计与成人相同,也可每日20~30mg/kg,分2~3次服用或每日15 mg/kg,按需每隔一周增加5~10 mg/kg,至有效或不能耐受为止。

可以引起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包括:

1、抗凝血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如肝素、阿司匹林、抵克立得等,其作用机制与免疫机制有关。

2、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氮芥、甲氨蝶呤、环孢素等,其作用机制为骨髓抑制作用。

3、抗菌药物:常见可降低血小板的药物包括氯霉素、万古霉素、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及磺胺类等,作用机制为免疫机制或骨髓抑制作用。

4、解热镇痛药:大部分解热镇痛抗炎药都会抑制血小板聚集,引起血小板减少,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5、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常用的抗癫痫药都可能导致骨髓抑制而引起血小板降低。

6、降糖药:一些降糖药,如了格列本脲、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等,会使服用者血小板降低,目前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7、其他:一些利尿剂、中药制剂、疫苗、降脂药、抑酸药、强心药都可以引起血小板降低,其机制尚不清楚。

微信好友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