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效避孕药与紧急避孕药在作用机制、使用时机和适用人群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区别包括避孕原理、用药时间、激素剂量、副作用风险及常规用途。
1、避孕原理:
短效避孕药通过模拟人体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抑制排卵并增厚宫颈黏液,实现长期避孕效果。紧急避孕药主要含大剂量孕激素或抗孕激素成分,通过延迟排卵或干扰受精卵着床发挥事后避孕作用。
2、用药时间:
短效避孕药需按月经周期每日定时服用,连续21天后停药7天。紧急避孕药需在无保护性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部分药物可延长至120小时,且越早效果越好。
3、激素剂量:
短效避孕药每片含低剂量激素如炔雌醇20-35μg,需累积起效。紧急避孕药单次剂量相当于短效药数倍如左炔诺孕酮1.5mg,可能引起较强激素波动。
4、副作用风险:
短效避孕药常见副作用包括点滴出血、乳房胀痛等,通常1-3个月适应后缓解。紧急避孕药更易引发恶心呕吐、月经紊乱,频繁使用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
5、常规用途:
短效避孕药适合有规律性生活者长期使用,部分制剂还能改善痤疮、痛经。紧急避孕药仅作为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每年使用不宜超过3次。
建议根据避孕需求选择合适药物,短效避孕药需在医生指导下排除血栓风险后使用,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血压和肝功能。紧急避孕药使用后需确认是否避孕成功,若服药后3周未月经来潮应检测妊娠。两种药物均不能预防性传播疾病,配合安全套使用更安全。日常可记录月经周期辅助判断避孕效果,避免混用不同激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