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癌可能由隐睾症、家族遗传、激素异常、睾丸损伤、HIV感染等原因引起,早期表现为无痛性睾丸肿块、阴囊坠胀感等症状。
1、肿块特征:
睾丸癌典型表现为单侧睾丸无痛性硬结,质地坚硬如卵石,边界模糊。肿块多位于睾丸下极或侧面,触诊时与正常睾丸组织分界不清。约20%患者伴随睾丸钝痛或下腹牵涉痛,易被误诊为附睾炎。
2、伴随症状:
疾病进展可能出现阴囊皮肤红肿、静脉曲张等继发改变。10%-15%患者因肿瘤分泌HCG激素出现男性乳房发育。晚期可发生腰背部疼痛提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呼吸困难肺转移等全身症状。
3、病理分型:
精原细胞瘤占60%,表现为均质灰白色肿块;非精原细胞瘤包含胚胎癌、畸胎瘤等亚型,切面多呈杂色囊实性。绒毛膜癌虽罕见但侵袭性强,常伴明显出血坏死灶。
4、影像学表现:
超声检查显示低回声团块伴血流信号增强,CT可评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标记物如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升高具有诊断价值。
5、鉴别体征:
需与睾丸鞘膜积液透光试验阳性、附睾结核窦道形成、睾丸扭转突发剧痛区分。隐睾患者癌变风险增高5-10倍,腹股沟区触及肿块应高度警惕。
建议每月进行睾丸自检,采用站立位触诊比对双侧睾丸大小与质地。日常避免睾丸外伤,穿着宽松内裤减少局部压迫。确诊后需根据病理类型选择根治性睾丸切除术,配合顺铂、依托泊苷、博来霉素等化疗方案。术后定期监测肿瘤标志物,五年生存率早期可达95%以上。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饮食注意增加西兰花、番茄等抗氧化食物摄入,限制红肉及加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