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接触有害物质或环境而导致的健康风险,主要包括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及心理性四类危害因素。
1、化学性暴露
长期接触工业化学品如苯、铅、汞等可能损伤造血系统或神经系统。医护人员接触消毒剂可能引发呼吸道刺激,建议使用防护装备并定期监测血常规。
2、物理性暴露
噪声超过85分贝可致听力损伤,电离辐射可能增加癌症风险。建筑工人需佩戴降噪耳塞,放射科医师应严格穿戴铅防护服。
3、生物性暴露
医务人员面临乙肝病毒、HIV等血源性病原体感染风险。实验室人员可能接触结核杆菌,须执行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及时接种疫苗。
4、心理性暴露
高压工作环境易诱发焦虑抑郁,轮班制可能打乱生物钟。建议企业提供心理咨询,员工可通过正念训练缓解压力。
5、防护措施
企业须配备符合标准的防护设备,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员工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出现异常症状立即就医并报告职业病诊断机构。
职业暴露防护需建立三级预防体系:工程控制优先改造有害作业环境,其次完善管理制度,最后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建议从业人员每年参加职业卫生培训,掌握应急处理技能,高危岗位人员应建立健康监护档案。日常生活中注意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适度运动增强抵抗力,发现疑似职业病症状应及时向当地职业病防治机构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