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可通过中药外敷、针灸疗法、艾灸疗法、内服中药、推拿按摩等方式治疗。褥疮通常由长期卧床、局部受压、气血不畅、营养不良、感染等因素引起。
1、中药外敷:
褥疮早期可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外敷,如金黄散、生肌玉红膏、黄连膏等,能促进创面收敛和肉芽组织生长。对于渗出较多的创面,可采用燥湿敛疮的紫草油或湿润烧伤膏。中药外敷需根据创面分期选择不同配方,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2、针灸疗法:
针灸通过刺激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改善局部微循环,配合阿是穴围刺能减轻疼痛。电针疗法可增强气血运行,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对于瘫痪患者需配合百会、风池等穴位调节整体机能。
3、艾灸疗法:
隔姜灸或回旋灸作用于创面周围,温度控制在45-50℃避免烫伤。艾灸产生的热效应能促进组织代谢,配合雷火灸可增强温通效果。每日1次,7天为一观察周期,对Ⅱ期以下褥疮效果显著。
4、内服中药:
气血两虚型可服用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湿热蕴结型适用萆薢渗湿汤。中成药如血府逐瘀胶囊、补中益气丸需辨证使用。内服药物需配合饮食调理,脾胃虚弱者慎用苦寒药物。
5、推拿按摩:
采用滚法、揉法放松受压部位周围肌肉,点按背俞穴改善脏腑功能。使用活血化瘀精油配合手法操作,每日2次每次15分钟。瘫痪患者需注意手法轻柔,避免加重皮肤损伤。
中医治疗褥疮需坚持清淡饮食,适量食用山药、薏苡仁等健脾食材,避免辛辣刺激。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气垫床减轻局部压力。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改善全身气血运行,创面护理需保持干燥清洁,出现感染征象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