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积水多数情况下由泌尿系统梗阻引起,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病因和积水程度。早期发现并干预通常预后良好,但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
一、生理性因素:
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可能压迫输尿管,造成暂时性肾积水,分娩后多自行缓解。剧烈运动后偶发输尿管痉挛也可能导致短暂积水,调整体位或休息后可改善。部分人群存在先天性输尿管迂曲,但若无症状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二、病理性因素:
泌尿系结石是成人肾积水最常见病因,结石卡在输尿管或肾盂会阻碍尿液排出。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患者的主要诱因,增生的腺体会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泌尿系统肿瘤如肾盂癌、膀胱癌可能通过占位效应引发梗阻性积水。腹膜后纤维化等特殊疾病会包裹输尿管造成外源性压迫
肾积水可能伴随腰部胀痛、排尿异常或血尿等症状。长期重度积水会导致肾实质变薄,实验室检查可见肌酐升高。影像学检查能明确积水程度和梗阻部位,超声和CT尿路造影是常用诊断手段
轻度积水可通过解除原发病因恢复,如结石患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中度以上积水需留置输尿管支架或肾造瘘管引流尿液。合并感染时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严重肾萎缩或反复感染者可能需要患肾切除手术
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憋尿和过度劳累。饮食宜低盐低嘌呤,限制动物内脏和海鲜摄入。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积水变化,出现发热或腰痛加剧需及时就诊。术后患者应遵医嘱进行膀胱功能训练,预防输尿管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