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性葡萄胎可通过血清HCG检测、超声检查、病理活检、胸部X线或CT、盆腔MRI等方式确诊。该疾病可能与滋养细胞异常增生、葡萄胎妊娠史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子宫增大等症状。
1、HCG检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是重要诊断依据。葡萄胎清除后HCG持续不降或上升提示侵蚀性可能,需每周监测直至连续3次阴性。动态监测可评估治疗效果,HCG降至正常后仍需巩固化疗。
2、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可见子宫肌层内蜂窝状无回声区,血流信号丰富。多普勒显示低阻力血流频谱,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常低于0.4。超声能明确病灶范围,对肝、肾等转移灶筛查有重要价值。
3、病理诊断:诊断性刮宫获取的组织病理检查是金标准。镜下见滋养细胞高度增生伴肌层浸润,无绒毛结构。组织学分级根据核分裂象数量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指导后续化疗方案选择。
4、影像学评估:胸部X线筛查肺转移典型表现为"暴风雪样"阴影,CT能发现微小转移灶。盆腔MRI可精确测量肌层浸润深度,对子宫穿孔风险预判优于超声。骨转移需进行全身骨扫描。
5、鉴别诊断:需与不全流产、绒毛膜癌等鉴别。绒毛膜癌镜下无绒毛结构且转移更早,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血清HCG升高不明显。妊娠试验持续阳性超过4周应高度警惕。
确诊后需根据FIGO分期制定个体化方案,Ⅰ期患者可选择甲氨蝶呤单药化疗,Ⅱ-Ⅳ期需EMA-CO联合化疗。治疗期间保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豆制品,适度进行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每周监测血常规预防骨髓抑制,治疗后2年内严格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