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可通过支持治疗、药物缓解、康复训练、并发症管理和疫苗接种等方式治疗。该病主要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运动神经元损伤。
1、支持治疗: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以减少肌肉痉挛和疼痛,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补充足够水分和电解质。严重肌无力者需监测呼吸功能,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2、药物干预: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肌肉疼痛和发热症状。神经修复药物如甲钴胺有助于受损神经恢复。肌松剂巴氯芬可用于缓解持续性肌肉痉挛,改善关节活动度。
3、康复训练:恢复期开展循序渐进的物理治疗,包括水中运动、被动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矫形器可纠正足下垂等畸形,辅助支具帮助改善行走功能。作业治疗重点训练日常生活动作。
4、并发症处理:呼吸肌麻痹需气管切开和长期机械通气。尿潴留患者采用间歇导尿,严重脊柱畸形需矫形手术。定期肺功能检查预防肺部感染,吞咽困难者需调整食物质地。
5、预防措施:接种脊灰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手段,包括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类型。接触病毒后72小时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可提供短期保护。流行期间加强个人卫生管理,避免接触患者排泄物。
患者康复期需保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豆制品,配合维生素B族补充。温水浴和热敷可缓解肌肉僵硬,定期进行脊柱伸展运动。建立长期随访计划,监测肌肉功能恢复情况,心理支持对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