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炎可通过肝功能检测、影像学检查、药物史评估、血清学标志物分析、肝活检等方式诊断。该病通常由抗生素、抗结核药、中草药等药物使用不当引起。
1、肝功能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异常升高是肝细胞损伤的直接证据。胆红素水平反映胆汁排泄功能,白蛋白和凝血功能可评估肝脏合成能力。需连续监测2-3次异常结果以确认持续性损伤。
2、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形态变化及胆管扩张,CT或MRI能发现局灶性病变。弹性成像技术可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于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3、药物史评估:详细记录近3个月内使用的处方药、非处方药及保健品,特别关注对乙酰氨基酚、异烟肼、他汀类药物等高风险品种。需计算用药剂量与持续时间,排查合并用药的相互作用。
4、血清学标志物:检测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可鉴别自身免疫性肝炎,线粒体抗体有助于排除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特定药物代谢酶基因检测能发现个体化用药风险。
5、肝活检:经皮肝穿刺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级,可见肝细胞坏死、炎性浸润或胆汁淤积等特征性改变。适用于诊断不明或疑似合并其他肝病的复杂病例。
日常需避免酒精摄入,选择低脂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豆制品。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促进代谢。出现黄疸、腹水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长期用药者建议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