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肠镜检查

2025-04-18

324次浏览

肠镜检查是筛查和诊断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当出现便血、慢性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时需考虑检查。肠镜能直观观察结直肠黏膜病变,对息肉、肿瘤、炎症等疾病具有早期发现价值。

1、便血症状:鲜红或暗红色血便可能提示痔疮、肠息肉、结直肠癌等病变。痔疮出血多为便后滴血,肠道肿瘤出血常混于粪便中。40岁以上人群出现不明原因便血需及时肠镜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2、排便习惯改变:持续两周以上的腹泻便秘交替、里急后重感或粪便变细,可能预示肠道占位性病变。左半结肠肿瘤易导致进行性便秘,炎症性肠病多伴黏液脓血便。电子肠镜配合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

3、慢性腹痛:脐周或下腹隐痛超过3个月需警惕肠道器质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疼痛多与排便相关,克罗恩病疼痛常位于右下腹。腹部CT发现肠壁增厚或狭窄时需肠镜进一步评估。

4、肿瘤筛查: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5-10年定期筛查。有家族性息肉病、林奇综合征等遗传病史者应从20岁开始监测。肠镜能发现直径2mm以上的腺瘤性息肉,及时切除可降低90%结直肠癌风险。

5、炎症评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每1-2年监测癌变。肠镜可见连续性黏膜糜烂、浅溃疡及假息肉形成,病理检查能鉴别感染性肠炎。治疗期间通过肠镜评分可评估黏膜愈合情况。

日常保持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芹菜、苹果,每日饮水量不低于1500ml,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检查前3天需低渣饮食,避免火龙果、猕猴桃等带籽食物。肠道准备合格标准为排便呈清水样,清洁度不足可能遗漏微小病变。无痛肠镜检查后24小时内禁止驾驶,普通肠镜术后需观察1小时排除穿孔出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应提前7天停药,糖尿病患者需调整降糖方案。发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需3-6个月复查,多发性息肉患者建议1年后随访。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