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可通过肛门视诊、肛门指检、肛门镜检查、结肠镜检查、病理活检等方式确诊。肛裂通常由便秘、腹泻、分娩创伤、肛门括约肌痉挛、炎症性肠病等因素引起。
1、肛门视诊:医生通过肉眼观察肛门周围皮肤及黏膜情况,典型肛裂可见纵向裂口,多位于肛门后正中线。急性期裂口新鲜整齐,慢性期可见哨兵痔和肛乳头肥大。检查时需采取膝胸卧位或侧卧位。
功能主治:用于治疗肛裂与缓解肛裂引起的疼痛。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挤出1-1.5cm膏体,置于指端,经肛门涂于肛管内(肛门内约1cm),或遵医嘱。每次用完后请立刻拧紧管盖。用药后请洗手。
2、肛门指检:戴手套涂抹润滑剂后,食指缓慢插入肛门评估括约肌张力。肛裂患者因疼痛反射常出现肛门紧缩,指检可能触及裂口基底及纤维化边缘。操作需轻柔避免二次损伤,儿童需使用小指检查。
3、肛门镜检查:使用锥形肛镜撑开肛管,直接观察裂口深度及范围。镜检可发现合并存在的肛窦炎、肛瘘等病变。急性期检查前可局部喷涂利多卡因缓解疼痛,慢性期需评估是否形成溃疡性裂沟。
4、结肠镜检查:对于反复发作或非典型部位肛裂,需通过肠镜排除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原发病。检查前需清洁肠道,镜下可观察全结肠黏膜状况,必要时进行组织取样。
5、病理活检:对长期不愈、边缘硬结的裂口需取组织送检,鉴别结核性溃疡、恶性肿瘤等疾病。活检通常在肛门镜下完成,取材部位选择病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
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2000ml饮水量,摄入20-30g膳食纤维如燕麦、火龙果、芹菜。便后使用38℃温水坐浴10分钟,练习提肛运动每日3组,每组15次。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硝酸甘油软膏、地尔硫卓软膏或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慢性肛裂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或肛裂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