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裂胎儿可通过产前评估、手术修复、新生儿监护等方式干预。该畸形可能由胚胎期腹壁发育异常、遗传因素、环境致畸物暴露等原因引起。
1、产前评估: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腹裂范围及是否合并其他畸形。羊水穿刺可排除染色体异常,胎儿MRI有助于评估脏器脱出程度。严重病例需多学科会诊评估预后。
2、手术修复:出生后24小时内需进行腹壁缺损修补术,根据缺损大小选择一期缝合或分期硅胶袋修补。腹腔镜辅助手术适用于部分病例,巨大缺损可能需组织扩张技术。
3、新生儿监护:术后需NICU监护维持体温稳定,胃肠减压减少腹压。静脉营养支持至肠功能恢复,逐步过渡到经口喂养。监测感染指标预防败血症。
4、遗传咨询:建议进行全外显子组检测排除单基因病。有家族史者需评估再发风险,孕前补充叶酸可降低部分病例发生率。环境致畸物接触者需脱离暴露源。
5、远期管理:定期评估生长发育及胃肠功能,腹壁疝需二次手术修补。物理治疗改善腹肌力量,心理支持帮助家庭应对喂养困难等挑战。
腹裂胎儿存活率可达90%以上,但需终身随访。孕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类、瘦肉,补充维生素B族。产后母婴接触可促进 bonding,适度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建议选择具备小儿外科资质的医院分娩,术后6个月内避免剧烈哭闹以防切口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