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阴道瘘可通过盆底肌训练、控制慢性病、规范分娩操作、避免盆腔手术损伤、及时治疗感染等方式预防。膀胱阴道瘘通常由分娩创伤、盆腔手术并发症、慢性炎症、放射治疗损伤、先天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盆底肌训练:
凯格尔运动能增强盆底肌肉张力,降低分娩或腹压增加导致的组织撕裂风险。每日进行3组收缩肛门和阴道动作,每组持续10秒。瑜伽中的桥式、猫牛式也可辅助改善盆底血液循环。
2、慢性病管理: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易引发泌尿系感染,长期炎症可能侵蚀膀胱阴道间隔。高血压患者需维持血压低于140/90mmHg,减少血管病变对组织的供血影响。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
3、分娩防护:
第二产程超过2小时需评估会阴条件,必要时行会阴侧切避免严重撕裂。胎头娩出时采用控制性助产手法,产后立即检查阴道壁完整性。高危孕妇建议选择具备瘘修补资质的医院分娩。
4、手术规避:
子宫全切术中使用输尿管支架可降低热损伤概率,宫颈癌根治术需保留足够膀胱血供。术后留置导尿7-10天,避免过早排尿牵拉缝合部位。选择腹腔镜等微创方式减少组织粘连。
5、感染控制:
结核性膀胱炎需规范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联药物6个月。急性膀胱炎发作时及时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生素,避免反复感染导致组织坏死。放疗后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阴道。
日常增加蔓越莓汁、酸奶等预防尿路感染的食物摄入,避免骑行等压迫会阴的运动。穿着棉质透气内裤,如出现异常漏尿或阴道排气需立即就诊。产后42天复查时应进行尿动力学检查,绝经后女性可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维持黏膜弹性。长期咳嗽或便秘者需对症治疗以减少腹压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