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修复方式主要有活动义齿、固定义齿、自体牙移植、正畸关闭间隙和保留间隙观察五种选择。
1、活动义齿:
通过金属卡环或弹性基托固定的可摘戴修复体,适用于多颗牙缺失或牙槽骨条件较差者。树脂基托活动义齿价格较低但舒适度一般,钴铬合金支架义齿强度更高。需每日清洁维护,长期使用可能加速牙槽骨吸收。
2、固定义齿:
以邻牙为基牙制作烤瓷或全瓷桥体修复,要求缺牙区两侧有健康邻牙支撑。全瓷桥美观性优于金属烤瓷桥,但需要磨除部分健康牙体组织。平均使用寿命约8-15年,需避免啃咬硬物。
3、自体牙移植:
将智齿等非功能牙移植到缺牙区,适用于存在合适供体牙的青少年患者。移植牙需具备完整牙根及牙周膜,成功率约70-90%。术后需固定4-6周并定期复查牙髓活力。
4、正畸关闭间隙:
通过矫治器移动邻牙填补缺牙间隙,特别适用于青少年第二前磨牙缺失病例。治疗周期1-2年,可避免修复体带来的异物感。但可能导致咬合关系改变,需严格评估牙弓长度。
5、保留间隙观察:
对非关键咀嚼区单颗牙缺失可暂不修复,定期检查邻牙移位及对颌牙伸长情况。建议每半年拍摄全景片评估,若出现邻牙倾斜超过15度需及时干预。儿童乳牙早失需佩戴间隙保持器。
修复方案选择需综合考虑缺牙位置、口腔卫生状况及经济条件。缺牙后3-6个月是修复黄金期,过早修复可能因牙槽骨未稳定影响效果。日常应注意双侧均衡咀嚼,避免单侧长期废用导致肌肉萎缩。钙质与维生素D的充足摄入有助于维持牙槽骨密度,吸烟者修复前建议戒烟以降低失败风险。修复后每年需进行专业洁治和义齿调整,使用冲牙器辅助清洁可延长修复体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