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鼻痒、流鼻涕、打喷嚏可能由过敏性鼻炎、普通感冒、鼻窦炎、血管运动性鼻炎、非过敏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原因引起。
1、过敏性鼻炎:过敏原刺激鼻黏膜导致组胺释放,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严重者可选择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
2、普通感冒:病毒感染引起鼻黏膜充血肿胀,常伴咽痛、低热。保持鼻腔湿润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适当补充维生素C,病程多为自限性,5-7天可自行缓解。
3、鼻窦炎:细菌感染导致鼻窦黏膜炎症,脓性鼻涕伴随头痛、面部压痛。急性期需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慢性反复发作者需鼻窦CT评估手术指征。
4、血管运动性鼻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发血管舒张,对温度变化、异味敏感。加强鼻腔锻炼如冷水洗脸,避免辛辣食物刺激,必要时使用异丙托溴铵喷雾控制症状。
5、非过敏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鼻分泌物检测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氟替卡松,合并息肉样变需考虑内镜手术。
日常注意保持室内湿度40%-60%,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和床上用品。饮食避免冰冷食物刺激呼吸道,适量补充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鼻腔冲洗建议使用38℃生理盐水,每日1-2次。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黄绿色脓涕、发热时需耳鼻喉科就诊,必要时进行鼻内镜或过敏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