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骨质疏松怎么诊断

2025-05-23

199次浏览

骨质疏松的诊断主要通过骨密度检测结合临床症状评估,常用方法有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定量CT检查、超声骨密度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分析及骨折风险评估。

1、骨密度检测: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通过测量腰椎和髋部的骨矿物质密度BMD,结果以T值表示。T值≤-2.5可确诊骨质疏松,-1.0至-2.5为骨量减少。该检查无创、辐射量低,适用于50岁以上人群常规筛查。

2、影像学检查:

定量CTQCT可三维测量椎体骨密度,能区分皮质骨和松质骨,对早期骨质疏松更敏感。普通X线片在骨量丢失30%以上时才显示异常,多用于发现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并发症,典型表现为椎体双凹变形或楔形变。

3、超声检测:

跟骨定量超声QUS通过测量声波传导速度评估骨质量,适用于社区筛查。虽不能替代DXA,但具有便携、无辐射优势,异常结果需进一步确诊。检测参数包括超声传导速度SOS和宽带超声衰减BUA。

4、实验室检查:

血液钙磷代谢指标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可鉴别继发性骨质疏松。骨转换标志物如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反映骨吸收活性,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提示骨形成状态,常用于治疗效果监测。

5、临床评估: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一分钟风险评估问卷和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可计算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结合年龄、性别、既往骨折史、父母髋部骨折史等危险因素综合判断,指导干预阈值选择。

建议45岁以上女性及50岁以上男性定期进行骨密度筛查,日常保证每日1000-1200毫克钙摄入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和800-1000IU维生素D日照或补充剂,避免吸烟酗酒。适度进行负重运动快走、太极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可延缓骨量流失。已确诊患者需遵医嘱使用双膦酸盐类、RANKL抑制剂或甲状旁腺素类似物等抗骨质疏松药物,预防跌倒至关重要,居家应移除地毯等绊脚物,浴室安装防滑垫。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