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症可通过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药物缓解症状。该症状通常由皮肤干燥、过敏反应、神经功能障碍、肝胆疾病、肾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1、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减轻过敏反应,适用于过敏性瘙痒。西替利嗪对慢性荨麻疹及特应性皮炎引发的瘙痒效果显著。依巴斯汀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缓解接触性皮炎导致的皮肤刺激。
2、外用止痒制剂:含薄荷脑的乳膏通过冷却作用降低皮肤敏感度。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效果,适用于湿疹或蚊虫叮咬后的瘙痒。激素类药膏如氢化可的松可短期用于炎症性皮肤病。
3、神经调节药物:加巴喷丁适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伴发的瘙痒。普瑞巴林通过调节钙通道减少中枢敏化,对尿毒症性瘙痒有效。
4、胆汁酸结合剂:考来烯胺用于胆汁淤积性肝病引发的顽固性瘙痒,可结合肠道内胆汁酸。熊去氧胆酸能改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皮肤症状。
5、免疫抑制剂:环孢素适用于严重特应性皮炎或结节性痒疹。硫唑嘌呤通过抑制T细胞功能缓解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导致的瘙痒。
保持皮肤湿润使用含尿素或神经酰胺的润肤霜,避免热水烫洗。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室内湿度维持在40%-60%。Omega-3脂肪酸丰富的深海鱼和亚麻籽可降低皮肤炎症反应,规律有氧运动促进微循环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持续瘙痒超过两周或伴随皮疹、黄疸需排查肝胆及代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