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布性皮炎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屏障保护剂、局部药物治疗、调整喂养方式、预防继发感染等方式根除。尿布性皮炎通常由尿液粪便刺激、摩擦损伤、微生物感染、过敏反应、皮肤屏障功能薄弱等原因引起。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及时更换尿布是基础护理措施,每次排便后需用温水清洗臀部,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精的湿巾。清洗后轻轻拍干水分,可让皮肤暴露于空气中晾干数分钟。选择透气性好的超薄型纸尿裤,夜间可增加1-2次检查更换频率。注意清洁时动作轻柔,减少对受损皮肤的机械摩擦。
2、使用屏障保护剂
氧化锌软膏能在皮肤表面形成物理屏障,隔离尿液粪便刺激。凡士林可修复皮肤脂质层,增强保湿效果。鞣酸软膏具有收敛作用,适用于渗出明显的皮损。每次更换尿布时均匀涂抹,厚度以覆盖发红区域为宜。避免使用滑石粉等可能引起吸入风险的粉剂。
3、局部药物治疗
弱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可缓解炎症反应,每日1-2次短期使用。抗真菌药如咪康唑乳膏适用于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病例。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可处理继发细菌感染。用药前需明确皮损类型,严重病例需在儿科医生指导下联合用药。
4、调整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婴儿的粪便pH值较低,对皮肤刺激性较小。配方奶喂养者可尝试水解蛋白配方以减少过敏风险。添加辅食后注意观察特定食物是否加重皮炎,如柑橘类果汁可能增加尿液酸性。适当补充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减少腹泻发生。
5、预防继发感染
出现脓疱、糜烂或持续发热需警惕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表现为卫星状分布的红色丘疹或白色鳞屑。避免自行使用强效激素掩盖感染征象。接触患儿前后需规范洗手,尿布处理需与其他衣物分开清洗消毒。反复发作需排查免疫缺陷或特应性体质等基础疾病。
尿布性皮炎护理期间应选择棉质透气的衣物,避免穿着过紧的裤装。每日可进行数次臀部日光浴,每次5-10分钟。注意观察皮损变化,若72小时无改善或出现全身症状需及时就医。长期反复发作的患儿建议皮肤科专科随访,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和喂养记录有助于分析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