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光眼可通过定期眼科检查、避免眼外伤、控制用眼时间、遗传咨询、及时治疗眼部炎症等方式预防。儿童青光眼通常由先天性房角发育异常、眼外伤、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遗传因素、眼部炎症等原因引起。
先天性青光眼患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需完成首次眼科筛查,重点检查角膜直径、眼压及视神经形态。学龄前儿童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视力筛查,使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可早期发现眼压异常。对于有青光眼家族史的儿童,应增加眼底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项目。
钝性眼外伤可能导致继发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儿童运动时应佩戴防护眼镜。避免玩具枪、弹弓等可能击伤眼球的玩具,玩耍时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发生眼红、畏光、流泪等外伤后症状时,需在24小时内完成前房角镜检查。
持续近距离用眼超过40分钟应休息10分钟,使用电子设备时保持30厘米以上距离。昏暗环境下用眼会加重视疲劳,阅读时照度需维持在500勒克斯以上。每日保证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自然光照射可促进多巴胺分泌延缓眼轴增长。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约10%存在CYP1B1基因突变,有家族史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妊娠期避免接触风疹病毒、弓形虫等致畸因素,孕20周超声检查发现牛眼征时应进行羊水穿刺。已生育青光眼患儿的家庭再孕时,可考虑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
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占儿童青光眼病例的15%,出现虹膜后粘连时需使用阿托品散瞳。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反复发作可能引起继发性房角关闭,局部应用色甘酸钠滴眼液可控制过敏反应。角膜基质炎导致的青光眼需联合使用醋酸泼尼松龙和降眼压药物。
预防儿童青光眼需建立从孕期到青春期的全程防控体系。饮食方面保证维生素A胡萝卜、菠菜、D深海鱼、蛋黄及钙质牛奶、豆腐摄入,避免高糖饮食诱发近视。运动推荐乒乓球、羽毛球等调节睫状肌的活动,每日跳绳300次可改善眼周微循环。护理时注意观察儿童频繁揉眼、畏光流泪等异常表现,出现视物模糊、头痛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诊。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跟踪眼轴变化,对早产儿、低体重儿等高风险群体实施重点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