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症状表现

2025-04-29

424次浏览

多发性大动脉炎可能由自身免疫异常、感染因素、遗传易感性、血管内皮损伤、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无脉、血压不对称、血管杂音、视力模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1、无脉:

多发性大动脉炎常累及锁骨下动脉或桡动脉,导致患侧脉搏减弱或消失。触诊时可发现双侧桡动脉搏动不对称,严重时患肢远端可能出现苍白、发凉等缺血表现。日常需避免患肢受压,定期监测脉搏变化。

2、血压不对称:

约50%患者出现双上肢收缩压差>10mmHg,与主动脉分支狭窄相关。测量时应对比双侧肱动脉血压,若差值持续存在需警惕血管狭窄。建议使用电子血压计多次测量,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血。

3、血管杂音:

颈动脉、锁骨下动脉等部位听诊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因血流通过狭窄段产生湍流所致。杂音强度与狭窄程度不完全相关,但新发杂音提示病情活动。需定期血管超声评估狭窄进展。

4、视力模糊:

眼动脉受累可能导致视网膜缺血,表现为突发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可能与颈动脉狭窄导致眼灌注不足有关,常伴随眼睑下垂、复视。急性发作需立即就医,避免永久性视力损伤。

5、间歇性跛行:

下肢动脉狭窄时出现活动后肌肉酸痛,休息后缓解,与肢体缺血相关。症状多从足部开始向上发展,严重时可出现静息痛。建议进行平板运动试验评估功能受限程度,避免长时间行走。

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摄入深海鱼类补充ω-3脂肪酸;选择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改善血液循环;日常注意肢体保暖,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和血管影像学,病情活动期需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或托珠单抗等药物控制进展。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