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在中医理论中主要与外感风热、血热妄行、脾虚失摄、阴虚火旺、瘀血阻络等因素有关。
1、外感风热:
风热邪气侵袭肌表是过敏性紫癜的常见诱因。中医认为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热邪易伤血络,两者相合可导致皮下出血。患者常先有发热、咽痛等外感症状,继而出现皮肤紫癜,多见于四肢伸侧,色鲜红或紫红,可伴有瘙痒。治疗需疏风清热,常用银翘散加减。
2、血热妄行:
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导致血分热盛,迫血妄行而发为紫癜。此类患者紫癜颜色鲜红密集,可伴鼻衄、齿衄等出血倾向,舌质红绛,脉数有力。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凉血止血方剂常被选用,需配伍清热凉血药物如生地、丹皮等。
3、脾虚失摄:
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是慢性紫癜的重要病机。表现为紫癜颜色淡红、反复发作,伴有气短乏力、纳差便溏等脾虚症状。治疗强调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为基础方,常加用黄芪、党参等补气药,配伍仙鹤草、三七等止血药物。
4、阴虚火旺:
肝肾阴虚导致虚火内生,灼伤脉络可引起紫癜。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紫癜色暗红,伴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等阴虚症状。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滋阴降火方剂可选用,常配伍旱莲草、女贞子等养阴止血药。
5、瘀血阻络:
病程迁延可形成瘀血阻滞脉络的病理状态。紫癜颜色紫暗、按压不褪色,或有关节肿痛、腹痛等表现。治疗需活血化瘀通络,血府逐瘀汤加减,常用丹参、赤芍、桃仁等活血药,配伍茜草、蒲黄等化瘀止血药物。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强调辨证论治,急性期以祛邪为主,慢性期注重扶正。饮食宜清淡,避免海鲜、羊肉等发物;可适量食用藕节、花生衣等具有止血作用的食材。保持情绪平稳,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对于反复发作或伴有严重内脏出血者,应及时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明确病因,必要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日常可按摩血海、三阴交等穴位辅助调理气血,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