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崴了可通过休息制动、冰敷消肿、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康复训练等方式自行恢复。脚踝扭伤通常由运动损伤、路面不平、穿鞋不当、韧带松弛、关节稳定性差等因素引起。
1、休息制动: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避免患肢负重。使用护踝或弹性绷带固定关节,减少韧带二次损伤风险。48小时内禁止热敷或按摩,防止局部出血加重。
2、冰敷消肿:
损伤后24-72小时每2小时冰敷15分钟,低温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冰袋需用毛巾包裹避免冻伤,皮肤感觉异常时立即停止。冰敷可缓解疼痛并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3、加压包扎:
弹性绷带从足背向小腿螺旋式缠绕,压力需均匀适中。包扎后观察脚趾颜色,出现苍白或麻木需松解。加压可减少组织间隙渗出,促进淋巴回流。
4、抬高患肢:
平卧时用枕头垫高脚部超过心脏水平,坐姿时搭在凳子上。重力作用有助于静脉回流,每日抬高累计不少于6小时。持续抬高能加速消肿,缓解胀痛感。
5、康复训练:
肿胀消退后开始踝泵运动和抗阻训练,用弹力带进行内翻、外翻练习。逐步恢复单腿站立平衡能力,每日3组每组15次。肌肉力量增强可提升关节稳定性,预防习惯性扭伤。
恢复期间建议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摄入,如鸡蛋、猕猴桃促进韧带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炎症反应。两周后可尝试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半年内运动时佩戴护踝。若出现持续疼痛、关节变形或无法承重,需及时骨科就诊排除骨折或韧带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