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饮子的经典配方由熟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十二味药材组成。方中熟地黄通常为15-30克,巴戟天9-15克,山茱萸6-12克,石斛9-15克,肉苁蓉9-15克,附子3-6克,五味子3-6克,肉桂3-6克,茯苓9-15克,麦冬9-15克,石菖蒲6-9克,远志6-9克。
1、主药配伍:熟地黄为君药需15-30克,配伍山茱萸6-12克滋补肾阴;巴戟天9-15克与肉苁蓉9-15克共为臣药温补肾阳,形成阴阳双补的基础结构。附子3-6克、肉桂3-6克作为佐助药,需严格控制剂量避免辛热伤阴。
2、辅药配比:石斛9-15克与麦冬9-15克协同生津润燥,五味子3-6克收敛固涩,三者用量约为君药的三分之一。茯苓9-15克健脾渗湿的剂量通常与石斛相当,维持方剂利水不伤阴的特性。
3、使药调控:石菖蒲6-9克配伍远志6-9克开窍化痰,用量约为君药的四分之一。这两味使药需等量配伍,过量易致心烦不寐,不足则影响化痰开窍功效。
4、特殊药材:附子作为有毒药材必须炮制后使用,常规剂量3-6克,需先煎30分钟减毒。肉桂后下保留挥发油成分,久煎不超过10分钟,与附子形成温通经脉的药对。
5、整体平衡:全方温补药与滋阴药的比例约为1:2,符合"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的原则。具体应用时需根据肾阳虚程度调整附子、肉桂剂量,阴虚明显者可增加麦冬、石斛至15克。
该方临床应用需辨证加减,肾阳虚甚者可加仙茅9克、淫羊藿9克;兼脾虚加白术12克、党参15克;失眠严重者加酸枣仁15克、柏子仁12克。煎煮时附子先煎,肉桂后下,其他药材常规煎煮30-40分钟,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避免过度劳累,建议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柔缓运动改善肾气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