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可通过饮酒史结合临床症状、血液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一、典型临床表现:
长期饮酒者出现食欲减退、右上腹隐痛、乏力或皮肤巩膜黄染需警惕。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肝掌、蜘蛛痣等特征性体征。严重者可出现腹水、下肢水肿等失代偿表现。
二、关键诊断依据:
每日饮酒量超过40克女性20克持续5年以上即属高危人群。血液检查中AST/ALT比值>2、γ-谷氨酰转肽酶显著升高具有提示意义。超声检查显示肝脏回声增粗增强,瞬时弹性成像检测肝硬度值≥9.3kPa需考虑纤维化可能。肝活检仍是诊断金标准,可见肝细胞脂肪变性、Mallory小体等特征性改变。
三、鉴别诊断要点:
需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及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无肝毒性药物使用史且存在长期饮酒史者,酒精性肝病可能性大。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需通过肝活检区分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确诊后需立即戒酒并补充B族维生素,每日保证优质蛋白摄入60-80克,选择清蒸鱼、豆腐等易消化食材。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定期监测肝功能、甲胎蛋白及肝脏超声,肝硬化患者每6个月需进行胃镜检查评估食管静脉曲张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