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缺损可能由创伤、肿瘤切除、先天发育异常、感染、放射性骨坏死等原因引起,影响涉及咀嚼功能、面部外观、语言能力、牙齿稳定性及心理健康等方面。
1、咀嚼功能障碍:颌骨缺损导致咬合关系紊乱,臼齿区缺损使研磨效率下降50%以上。建议采用软食分餐制,重度缺损者需定制牙合垫辅助咀嚼。长期未修复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
2、面部轮廓改变:下颌骨缺损超过3厘米会出现"鸟嘴样"畸形,上颌骨缺损易导致面中部塌陷。临床采用钛网植入维持外形,配合赝复体修复可恢复70%以上对称度。伴随鼻唇沟消失或下颌偏斜等症状。
3、发音清晰度下降:前颌区缺损导致唇齿音失真,硬腭缺损引发开放性鼻音。语言训练应侧重腹式呼吸控制,使用阻塞器可改善80%构音障碍。部分患者需进行咽成形术重建腭咽闭合。
4、牙齿移位松动:缺损区邻牙会向空隙倾斜,对颌牙伸长导致牙周创伤。正畸牵引联合种植修复是理想方案,过渡期需采用树脂临时冠维持间隙。牙槽嵴吸收速度每月可达0.5mm。
5、心理社交障碍:76%患者存在社交回避行为,青少年患者抑郁量表评分显著增高。建议加入病友互助小组,认知行为疗法配合面部按摩可缓解躯体变形障碍。职业咨询有助于重建社会功能。
颌骨缺损患者应保证每日1500mg钙质摄入,推荐食用奶酪、豆腐、芝麻酱等食物。康复训练包含吹气球锻炼、抗阻咀嚼运动,每周3次20分钟面部肌肉按摩可改善血液循环。睡眠时采用30度半卧位减轻组织水肿,定期进行骨密度监测预防继发性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