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道炎可能由细菌感染、卫生习惯不良、免疫力下降、尿路结构异常、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引起,危害包括尿频尿急、排尿疼痛、血尿、肾脏感染、妊娠并发症等。
1、尿路刺激:尿道炎常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灼痛,炎症刺激尿道黏膜导致敏感度增高。每日饮水2000ml以上可稀释尿液,减少排尿不适感,避免摄入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
2、上行性感染:未及时治疗的尿道炎可能引发膀胱炎或肾盂肾炎,出现发热、腰痛、血尿等症状。可能与尿流不畅、糖尿病控制不佳等因素有关,需进行尿培养检查,抗生素可选择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磷霉素。
3、妊娠风险:孕期尿道炎增加早产、低体重儿风险,激素变化使输尿管扩张易发感染。建议孕前筛查无症状菌尿,治疗选用妊娠安全药物如阿莫西林、呋喃妥因,避免使用喹诺酮类。
4、慢性炎症:反复发作可能形成慢性尿道炎,导致尿道狭窄、排尿困难。需排查阴道炎、前列腺炎等邻近器官感染,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性生活后及时排尿。
5、全身影响:严重感染可能引发败血症,尤其免疫力低下人群。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绝经后女性可局部使用雌激素乳膏改善尿道黏膜防御能力。
预防尿道炎需注意每日更换棉质内裤,排便后从前向后擦拭,性行为前后清洁外阴。饮食上多摄入蔓越莓、蓝莓等富含原花青素的食物,补充维生素C增强尿液酸度。适度进行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功能,避免长时间憋尿。出现持续发热、腰背部疼痛或血尿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