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可通过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铝碳酸镁等药物缓解症状。治疗药物主要有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黏膜保护剂三类。
功能主治: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和卓-艾综合征(胃泌素瘤)。
用法用量:奥美拉唑使用过量,会出现视物模糊、意识模糊、嗜睡、头痛、口干、颜面潮红、恶心及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等症状。本药物不宜经过透析清除,如意外过量服用,应该立即处理。
1、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通过抑制胃壁细胞氢钾ATP酶,强效减少胃酸分泌。适用于反酸烧心症状明显者,疗程通常4-8周。雷贝拉唑作为新一代制剂,起效更快且作用持续时间更长。这类药物需空腹服用以达到最佳抑酸效果。
2、H2受体拮抗剂:
法莫替丁通过阻断组胺H2受体,中等程度抑制胃酸分泌。适用于夜间反流症状突出者,可睡前单次给药。与质子泵抑制剂相比,抑酸强度较弱但价格更经济,适合轻中度患者短期使用。
3、黏膜保护剂:
铝碳酸镁可中和胃酸并在食管黏膜形成保护层,快速缓解烧灼感。硫糖铝能与糜烂黏膜结合形成屏障,促进组织修复。这类药物适合餐后或症状发作时临时使用,但需与抑酸药间隔2小时服用。
4、促动力药物:
多潘立酮通过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适用于伴有胃排空延迟的患者,可改善腹胀、嗳气等伴随症状。需注意该类药物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5、联合用药方案:
难治性病例可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促动力药。巴雷特食管等并发症患者需长期维持治疗。药物选择需考虑年龄、并发症及药物相互作用,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应同步进行根除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需避免高脂饮食、咖啡因及辛辣食物,餐后2小时内保持直立位。超重者减轻体重可降低腹压,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有助于减少夜间反流。戒烟限酒、保持规律进食习惯等生活方式调整是药物治疗的重要基础。症状持续或出现吞咽困难、体重下降等警示症状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