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疼痛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局部外用药如双氯芬酸钠凝胶或中成药如活血止痛胶囊。足跟痛通常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过度劳损等因素引起,药物选择需结合具体病因。
1、非甾体抗炎药: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口服药物可缓解炎症和疼痛,适用于急性发作期。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足底筋膜或跟骨周围的无菌性炎症,但需注意胃肠道刺激风险,长期使用需医生评估。
2、局部外用药:
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贴膏等可直接涂抹或贴敷于疼痛部位,减少全身副作用。外用药适用于局部压痛明显的患者,能针对性缓解跟骨下方或足弓处的炎性反应,每日使用前需清洁皮肤。
3、中成药调理:
活血止痛胶囊、舒筋活血片等中成药适合慢性劳损型疼痛,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此类药物多含当归、红花等成分,需连续服用1-2周见效,湿热体质者慎用。
4、跟骨骨刺用药:
若影像学确认存在跟骨骨刺,可联合使用骨吸收抑制剂如阿仑膦酸钠和镇痛药。骨刺引发的疼痛常伴随晨起第一步剧痛,药物仅能缓解症状,严重时需考虑体外冲击波治疗。
5、神经营养药物:
甲钴胺、维生素B12等营养神经药物适用于合并周围神经压迫的足跟痛。当疼痛放射至足底或伴随麻木感时,可能与胫神经分支受压有关,需配合物理治疗改善神经微循环。
足跟疼痛患者日常应选择足弓支撑良好的鞋子,避免长时间赤足行走。体重超标者需减轻足部负荷,建议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每日可冰敷疼痛部位15分钟缓解炎症,睡前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明显肿胀,需及时排查跟腱炎、应力性骨折等器质性疾病。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钙质的食物,如柑橘、牛奶,有助于软组织修复和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