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需警惕鼻腔肿瘤、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鼻中隔偏曲四种表现。多数鼻出血与干燥或外伤有关,但反复出血可能提示严重疾病。
1、鼻腔肿瘤:
鼻腔或鼻窦肿瘤可能引起单侧反复出血,伴随鼻塞、面部麻木。鳞状细胞癌和腺样囊性癌是常见类型,需通过鼻内镜和影像学检查确诊。早期发现可通过手术联合放疗控制。
2、高血压:
血压骤升导致后鼻孔血管破裂时,出血量大且呈鲜红色,常见于晨起时段。患者可能伴有头晕、视物模糊等靶器官损害表现。需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使用钙拮抗剂等药物控制。
3、血液疾病: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会引发出血倾向,表现为牙龈出血与鼻出血并存。凝血功能检查可见PT、APTT延长,骨髓穿刺能明确诊断。需根据具体类型进行成分输血或靶向治疗。
4、鼻中隔偏曲:
解剖结构异常使黏膜长期受气流冲击,易在偏曲凸起部位形成溃疡出血。伴随持续性鼻塞和头痛,鼻窦CT可显示偏曲角度。重度偏曲需行鼻中隔矫正术。
日常保持鼻腔湿润可使用生理盐水喷雾,室内湿度建议维持在50%-60%。避免用力擤鼻或抠挖鼻腔,高血压患者需规律监测血压。出血时采取坐位前倾姿势,捏住鼻翼压迫10分钟,若20分钟未止或出血量超过200毫升应立即就诊。维生素C和维生素K缺乏可能影响血管弹性,适量补充深绿色蔬菜和柑橘类水果有助于改善毛细血管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