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什么

2025-04-19

254次浏览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特征为肝内外胆管进行性炎症和纤维化,最终导致胆管狭窄或闭塞。该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紊乱、反复感染、环境毒素暴露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黄疸、皮肤瘙痒、乏力、右上腹痛、脂肪泻等症状。诊断需结合血液检查、影像学及肝活检,治疗手段包括熊去氧胆酸、奥贝胆酸等药物延缓进展,内镜下胆管扩张或支架置入改善引流,终末期需肝移植。

功能主治:用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病,如荨麻疹和痱子。

用法用量:局部外用,用时摇匀,取适量涂于患处,一日2-3次。

1、免疫异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常合并溃疡性结肠炎等自身免疫疾病,血清中可检测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免疫抑制剂如布地奈德可能对部分患者有效,但需警惕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定期监测免疫球蛋白水平有助于评估疾病活动度。

2、遗传因素:HLA-B8、DR3等基因型携带者发病率显著增高,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易感性。基因检测虽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但对早筛高危人群具有参考价值。建议一级亲属每两年进行肝功能与超声检查。

3、菌群失衡: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导致细菌毒素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触发胆管炎症反应。益生菌补充可能改善肠道微生态,低脂饮食减少胆汁分泌负担。避免进食生冷食物以防肠道感染。

4、胆管损伤:反复胆管感染或毒素刺激引发胆管上皮细胞异常修复,形成洋葱皮样纤维化。ERCP检查可明确胆管狭窄部位,球囊扩张术能暂时缓解梗阻。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避免胆管炎。

5、环境诱因:长期接触化学溶剂或吸烟可能加速疾病进展。严格戒烟并佩戴防护装备接触有机溶剂,维生素D补充改善钙磷代谢。环境因素控制可延缓肝纤维化速度。

患者日常需保证每日2500ml饮水促进毒素排泄,选择蒸煮等低温烹饪方式减少油脂氧化。每周3次30分钟快走或游泳增强代谢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疲劳感。皮肤瘙痒时可使用冷敷或炉甘石洗剂缓解,指甲定期修剪防止抓伤。每3个月复查ALP、GGT等胆汁淤积指标,每年进行肝脏弹性检测评估纤维化程度。出现持续发热、陶土样大便等胆管炎症状需立即就医。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