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健脾胃的穴位有哪些

2025-05-24

191次浏览

健脾胃的常用穴位主要有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公孙。

1、足三里: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该穴位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功效。通过按摩或艾灸足三里,可以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对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日常保健可用拇指指腹按压,每次持续3-5分钟。

2、中脘: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中脘穴是任脉的重要穴位,也是胃的募穴,直接关联脾胃功能。刺激该穴位能调和胃气、消食导滞,缓解胃痛、腹胀、呕吐等不适。可采用掌根顺时针揉按的方式,配合腹式呼吸效果更佳。孕妇及饭后1小时内不按压。

3、脾俞:

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作为脾的背俞穴,脾俞能健脾化湿、益气生血,适用于脾虚引起的腹泻、水肿、乏力等症状。刺激方法包括指压、艾灸或拔罐,但需注意力度适中,脊椎部位避免重手法。可与胃俞穴配合使用增强效果。

4、胃俞:

位于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该穴位是胃的背俞穴,主治胃脘痛、反酸嗳气等胃部疾患。现代研究表明刺激胃俞能调节胃酸分泌,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操作时可用拇指指节按压,配合热敷效果更好。急性胃溃疡发作期应避免强刺激。

5、公孙:

位于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前下方凹陷处。作为脾经的络穴,公孙穴具有健脾和胃、调理冲任的作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有显著改善效果。日常可用拇指指甲轻掐或按摩棒滚动刺激,建议晨起空腹时操作效果最佳。

脾胃保健需长期坚持穴位刺激,建议每日选择2-3个穴位交替按摩,每个穴位操作3-5分钟。配合规律饮食,避免生冷油腻食物,适量食用山药、红枣、薏米等健脾食材。饭后1小时可进行温和散步促进消化,避免立即躺卧。若存在严重脾胃疾病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穴位保健仅作为辅助手段。保持情绪舒畅对脾胃功能也有积极影响,可通过冥想、八段锦等调节身心状态。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