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下降可通过调整用眼习惯、补充营养、光学矫正、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通常由用眼过度、屈光不正、干眼症、白内障、青光眼等因素引起。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导致睫状肌痉挛,建议每用眼40分钟远眺5分钟,避免在昏暗环境下阅读或使用电子设备。夜间使用电子屏幕时开启护眼模式,保持屏幕亮度低于环境光。儿童青少年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应达2小时,自然光刺激有助于延缓近视发展。
维生素A缺乏会引起夜盲症,可通过摄入动物肝脏、胡萝卜、菠菜补充。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能保护视网膜黄斑区,存在于蛋黄、羽衣甘蓝等食物中。Omega-3脂肪酸对干眼症有改善作用,建议每周食用2-3次深海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
屈光不正患者需通过验光配镜矫正,框架眼镜可选择防蓝光镜片或渐进多焦点镜片。角膜接触镜包括软性隐形眼镜和角膜塑形镜,后者可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18岁以上近视患者可考虑激光手术,如全飞秒SMILE或半飞秒LASIK。
干眼症患者可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环孢素滴眼液、地夸磷索钠滴眼液促进泪液分泌。假性近视可短期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放松睫状肌。青光眼需长期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如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控制眼压。
白内障患者视力低于0.3时建议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晚期可选择小梁切除术或引流阀植入术。病理性近视后巩膜加固术能阻止眼轴进一步增长,视网膜脱离需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日常饮食应保证锌、硒等微量元素摄入,杏仁、牡蛎等食物有助于维持视网膜功能。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可锻炼眼部调节能力。定期进行视力检查,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测量眼压和眼底,糖尿病患者需每半年检查视网膜。出现突发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