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可通过暴露前预防用药、暴露后紧急阻断、安全性行为、避免共用注射器具、母婴传播阻断等方式预防。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三种途径感染。
1、暴露前预防:未感染HIV的高风险人群可每日服用暴露前预防药物,如替诺福韦联合恩曲他滨,降低感染风险。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评估用药适应症,并定期进行HIV检测。
2、暴露后阻断:发生高危暴露后72小时内启动阻断治疗,连续服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等三联药物28天。阻断成功率与用药及时性密切相关,暴露后2小时内用药效果最佳。
3、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乳胶避孕套可降低90%以上性传播风险。避免多性伴、商业性行为等高危活动,定期进行HIV和性病检测。
4、血液防护:医疗操作严格消毒器械,避免共用针具。纹身、穿刺等行为需选择正规机构,确保使用一次性器具。接触他人血液时佩戴防护手套。
5、母婴阻断:HIV阳性孕妇需接受抗病毒治疗,分娩时选择剖宫产,避免母乳喂养。新生儿出生后需服用齐多夫定等预防药物6周,可使传播率降至2%以下。
预防艾滋病需建立综合防护体系。日常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增强免疫力,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发生高危行为后应及时检测,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标准防护措施。社会公众应消除歧视,为感染者提供规范治疗和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