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痛可能由足底筋膜炎、痛风性关节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类风湿性关节炎、外周动脉疾病、应力性骨折、拇外翻、跟腱炎、莫顿神经瘤等疾病引起。
1、足底筋膜炎:晨起第一步疼痛明显,可能与长期站立、穿鞋不当有关。建议选择足弓支撑鞋垫,每日冰敷15分钟,进行足底筋膜拉伸训练。疼痛持续需排除跟骨骨刺。
2、痛风发作:大脚趾关节突发红肿热痛,与高尿酸血症相关。急性期需限制嘌呤摄入,避免动物内脏、海鲜。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可缓解症状。
3、糖尿病神经痛:双足对称性刺痛或麻木,常见于病程超5年的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每日检查足部皮肤,维生素B12和α-硫辛酸可改善神经症状。
4、腰椎压迫:放射性疼痛从腰部延伸至足底,可能伴随肌力下降。磁共振可明确椎间盘突出程度,硬膜外注射和椎间孔镜手术适用于顽固性病例。
5、类风湿足:前足弥漫性疼痛伴晨僵,X线可见跖趾关节侵蚀。甲氨蝶呤联合生物制剂可延缓骨破坏,定制矫形鞋能减轻行走压力。
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避免爬山、跳跃等冲击性活动。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每日进行足部温水浴和按摩。选择透气性好的宽头鞋,定期修剪趾甲避免嵌甲。出现夜间静息痛、足部溃疡或无法缓解的肿胀应及时就医排查血管和神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