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典型表现包括言语含糊、步态不稳、呕吐、意识模糊、呼吸抑制和低体温。
1、言语含糊:
酒精抑制大脑皮层语言中枢后,患者会出现发音不清、逻辑混乱。初期表现为语速减慢、用词重复,随着血醇浓度升高,可能发展为完全无法组织有效语言。这类患者需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静脉输注葡萄糖和维生素B1可加速酒精代谢。
2、步态不稳:
小脑功能受酒精影响会出现共济失调,表现为行走时步基增宽、身体摇晃。严重者无法独立站立,伴随眼球震颤和肌张力减退。此时应移除周围危险物品,监测是否出现颅脑外伤,必要时进行头颅CT排除合并损伤。
3、呕吐反射:
酒精刺激胃黏膜和延髓呕吐中枢,引发频繁呕吐。呕吐物常带酒精气味,可能含有胃内容物或咖啡样物质。持续呕吐需警惕消化道出血,可静脉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减少刺激。
4、意识障碍:
血醇浓度超过300mg/dl时可能出现意识水平下降,从嗜睡发展为昏迷。检查可见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部分患者伴随尿失禁。这类情况属于急症,需立即建立人工气道,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
5、呼吸抑制:
重度中毒时酒精抑制延髓呼吸中枢,呼吸频率可降至8次/分以下,伴随发绀和血氧饱和度下降。应立即给予纳洛酮拮抗,配合机械通气支持,同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调整参数。
6、低体温:
酒精导致血管扩张和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核心体温可降至35℃以下。表现为皮肤苍白、寒战消失、心律失常。需采用复温毯缓慢升温,避免快速复温引发休克,同时纠正伴随的低血糖和酸中毒。
酒精中毒后24小时内应持续观察神经系统症状,避免驾驶或操作器械。恢复期建议补充含电解质饮品和易消化食物,如米汤、香蕉等。长期饮酒者需进行肝功能评估,日常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瘦肉,逐步建立健康饮酒观念。出现反复呕吐或意识改变时需及时就医,警惕迟发性韦尼克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