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可长期控制病情。患者生存期与疾病活动度、并发症及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多数患者寿命接近正常人。
1.疾病分期:轻度患者通过药物控制可维持长期稳定,中重度患者需生物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干预。疾病活动指数CDAI是评估预后的关键指标,定期监测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
2.并发症管理:肠梗阻、瘘管等并发症会缩短预期寿命。早期发现可通过肠镜或CT检查确诊,必要时行狭窄成形术或肠切除术。营养支持可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3.药物治疗:抗TNF-α制剂阿达木单抗、英夫利昔单抗、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能有效诱导缓解。新型JAK抑制剂托法替尼对难治性病例显示疗效。
4.生活方式:低渣饮食减少肠道刺激,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骨质疏松。戒烟可使复发风险降低40%,规律有氧运动改善肠道蠕动功能。
5.监测随访:每3-6个月复查粪钙卫蛋白和CRP,年度肠镜评估黏膜愈合。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者需额外进行MRCP检查。
患者应建立包含胃肠病医生、营养师的多学科随访体系。每日保证30克膳食纤维摄入,优先选择蒸煮烹饪方式。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次,每次45分钟可改善肠道微循环。夜间睡眠不少于7小时有助于调节肠道免疫,维持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