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男性型脱发是不是遗传的

2025-05-10

163次浏览

男性型脱发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该疾病在医学上称为雄激素性脱发,主要受遗传基因和雄激素水平共同影响。

1、遗传因素:

雄激素性脱发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亲或祖父存在脱发史时,子代患病概率显著升高。研究发现该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模式,与位于20号染色体的AR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携带易感基因者毛囊对二氢睾酮敏感性增强,导致毛囊微型化进程加速。

2、激素影响:

二氢睾酮是导致毛囊萎缩的关键物质。睾酮在5α还原酶作用下转化为二氢睾酮,易感基因携带者的毛囊中该酶活性较高。二氢睾酮与毛囊细胞受体结合后会抑制毛乳头细胞增殖,使生长期缩短、休止期延长,最终形成特征性的额顶部毛发稀疏模式。

3、其他诱因:

精神压力过大会加重脱发进程,应激状态可促使毛囊提前进入退行期。长期熬夜会扰乱褪黑素分泌节律,影响毛囊代谢功能。高脂饮食可能通过升高血清游离睾酮水平间接加剧脱发。吸烟产生的自由基会损伤毛囊周围微循环。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建议23点前入睡。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锌元素的海产品、动物肝脏,适量摄入含维生素B族的粗粮。避免长时间佩戴过紧的帽子或头盔。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头皮血供。出现明显发际线后移时,可考虑使用激光生发帽等物理疗法,必要时需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干预。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