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伤后皮下硬块可通过冰敷消肿、热敷促进吸收、药物外敷、适度按摩、就医处理等方式改善。该现象多由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局部组织液渗出、纤维蛋白聚集、深层组织损伤、凝血机制异常等因素导致。
1、冰敷消肿:损伤初期48小时内采用冰袋间歇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出血,缓解肿胀疼痛。注意避免冻伤,冰袋需用毛巾包裹隔离皮肤。
2、热敷促吸收:48小时后改用40℃左右热毛巾湿敷,每日3-4次。温热刺激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血肿代谢产物吸收。操作时保持温度恒定,单次不超过20分钟。
3、药物外敷:选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改善微循环,肝素钠软膏抗凝血消肿,或中药三七粉调敷散瘀。药物经皮吸收需避开破损皮肤,每日涂抹2-3次配合轻柔打圈按摩。
4、适度按摩:血肿稳定后沿淋巴回流方向轻压按摩,拇指指腹以每分钟30圈频率环形按压硬块边缘。手法力度以不引发疼痛为度,每日2次促进纤维分解。
5、就医指征:硬块持续增大伴剧烈跳痛需排除深部血肿,超声检查明确范围。较大血肿可能需穿刺抽吸,合并感染时需切开引流,顽固性硬块可考虑冲击波治疗。
日常护理需保持患肢抬高,避免剧烈运动造成二次损伤。饮食增加维生素K含量高的菠菜、动物肝脏促进凝血,补充蛋白质加速修复。恢复期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循序渐进恢复肌力。观察硬块质地变化,若出现皮肤发红发热或全身发热症状及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