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早期症状可能由硬下疳、淋巴结肿大、皮疹、黏膜损害、全身不适等原因引起。
一期梅毒典型表现为无痛性溃疡,多发生于生殖器、肛门或口腔等接触部位。硬下疳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基底清洁,触诊有软骨样硬度。该症状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现,即使不治疗也会自行消退,但病原体仍在体内扩散。
硬下疳出现后1-2周,同侧腹股沟淋巴结可能出现无痛性肿大。淋巴结质地坚硬、可活动,表面皮肤无红肿热痛。这种区域性淋巴结炎是机体对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免疫反应,需与细菌性淋巴结炎鉴别。
二期梅毒特征为全身对称性皮疹,常见于手掌、足底及躯干。皮疹形态多样,包括玫瑰疹、丘疹或鳞屑性斑块,通常不伴瘙痒。皮疹可能自行消退又复发,皮肤破损处含有大量螺旋体,具有高度传染性。
口腔、咽喉或生殖器黏膜可能出现灰白色糜烂面,称为黏膜斑。这些病灶湿润且富含螺旋体,接触传染性强。常伴有咽炎、声音嘶哑等表现,容易被误诊为普通口腔溃疡或咽喉炎。
部分患者出现低热、头痛、关节痛等流感样症状,可能伴随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这些非特异性表现易被忽视,但结合其他典型症状应考虑梅毒可能。症状波动性出现是梅毒自然病程的特点。
梅毒患者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疹防止继发感染。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豆制品,补充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免疫力。出现可疑症状需立即就医检测,性伴侣应同步筛查治疗。日常需严格使用避孕套,治愈前禁止无保护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