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根尖周炎可能引起发烧,通常由细菌感染扩散、免疫反应激活、炎症介质释放、组织坏死分解、全身炎症反应等因素引起。
根尖周炎多由龋齿未及时治疗导致细菌侵入牙髓和根尖区。细菌毒素通过根尖孔进入周围组织,可能引发局部脓肿或蜂窝织炎,严重时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菌血症,表现为体温升高。日常需加强口腔清洁,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口腔检查。
感染后机体释放白细胞介素-6等促炎因子,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出现38℃以上中低热。急性期可采取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避免冷刺激加重寒战。
病变区前列腺素E2等物质增加血管通透性,促使炎性渗出物积聚。持续炎症状态可能引起午后或夜间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5℃。建议增加饮水促进代谢,选择布洛芬混悬液等药物退热。
根尖周炎可能与牙髓坏死、根尖肉芽肿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患牙叩痛、牙龈肿胀等症状。坏死组织分解产物被吸收后产生致热原,可能伴随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必要时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控制感染。
严重感染可能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细菌内毒素血症、多器官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持续高热、心率增快等症状。需静脉输注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脓肿形成者需行根尖切除术或切开引流。
患儿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穿着棉质透气衣物,体温超过38.5℃时按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饮食选择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过硬或过烫食物刺激患牙。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体能消耗。出现寒战、嗜睡或发热超过72小时应及时复查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