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早期症状可能由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体重下降、疲劳乏力等原因引起。
1、排便异常: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粪便变细或形状不规则是常见早期表现。肠道肿瘤可能导致肠腔狭窄或刺激肠黏膜,引发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建议记录排便频率和性状变化,及时进行粪便隐血检测。
2、血便症状:粪便表面附着鲜红色血液或呈现暗红色柏油样便,可能与肿瘤表面出血有关。需与痔疮出血鉴别,结肠癌出血常混有黏液,直肠癌出血多呈滴落状。肠镜检查能明确出血部位和性质。
3、腹部不适:持续隐痛或阵发性绞痛多因肿瘤生长导致肠管痉挛或部分梗阻。疼痛多集中于下腹部,进食后可能加重,伴随肠鸣音亢进。腹部触诊可能触及条索状包块。
4、消瘦贫血:短期内体重下降超过5%需警惕恶性肿瘤消耗。肿瘤慢性出血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检测有助于诊断。
5、全身症状:低热、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表现可能与肿瘤坏死物吸收有关。晚期可能出现恶病质,但早期亦可出现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等亚健康状态。肿瘤标志物CEA检测可作为筛查参考。
保持膳食纤维摄入每日25-30克,选择燕麦、红薯等粗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5年接受一次结肠镜检查,有家族史者应提前至35岁筛查。出现两种以上症状持续两周需消化科就诊,肠癌早期治愈率可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