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病毒可通过破损皮肤黏膜接触感染动物唾液传播。传播途径包括被患病动物咬伤、抓伤、舔舐开放性伤口或黏膜等暴露方式。
1、咬伤暴露:病毒通过犬类、猫等动物咬伤造成的深部组织损伤直接侵入。伤口需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并接种狂犬疫苗与免疫球蛋白。
2、抓伤感染:动物爪部沾染唾液后抓破表皮时可能传播。浅表抓伤需评估暴露等级,二级暴露需接种疫苗,三级暴露需联合免疫球蛋白注射。
3、黏膜接触:眼部、口腔等黏膜接触带毒唾液具有感染风险。发生此类暴露需彻底冲洗黏膜,并按三级暴露标准进行免疫预防。
4、伤口舔舐:已有破损的皮肤被动物舔舐可能造成感染。新鲜伤口被舔后应按暴露等级处理,结痂伤口风险较低但仍需专业评估。
5、间接传播:极少数通过移植感染角膜或器官传播。日常接触环境污染物或完整皮肤接触唾液不会导致感染。
预防狂犬病需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家养宠物定期接种兽用疫苗。暴露后处置包括伤口清洗、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三步措施,全程疫苗接种需完成5针次。日常加强宠物管理、高危职业者提前免疫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