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个月婴儿感冒不建议自行使用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处理。婴儿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轻微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保持鼻腔通畅、增加喂养频次、调整室内湿度、密切观察体温等方式缓解。
1、病毒感染:
90%以上的婴儿感冒由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属于自限性疾病。病毒性感冒无需抗生素治疗,重点在于对症护理。若出现持续高热或呼吸急促需及时就医。
2、鼻塞处理:
使用生理盐水滴鼻剂软化鼻腔分泌物后,用婴儿专用吸鼻器清理。哺乳前15分钟清理鼻腔可改善喂养困难。避免使用含麻黄碱的鼻喷剂,可能引起心率加快等副作用。
3、发热管理:
体温低于38.5℃时优先物理降温,如减少衣物、温水擦浴。对乙酰氨基酚是唯一可用于3个月以上婴儿的退热药,但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喂养调整:
感冒期间应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频次,每次减少10-15毫升量以避免吐奶。鼻塞严重时可改用滴管或小勺喂养。保证每日尿量6次以上以防脱水。
5、环境调控:
维持室温22-24℃、湿度50%-60%,使用加湿器时每日更换水并清洁。避免接触烟雾、香水等刺激物。衣物选择纯棉透气材质,出汗后及时更换。
婴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冒期间需每日监测体温、呼吸频率及精神状态。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哺乳,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有助于抵抗感染。如出现拒奶、嗜睡、呼吸频率超过每分钟50次、高热持续24小时以上或体温低于36℃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护理期间家长接触婴儿前应规范洗手,家庭成员出现呼吸道症状时需佩戴口罩。保持婴儿睡眠环境安静,仰卧位睡眠时可将肩部垫高15度以缓解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