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S感染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新生儿预防性干预、免疫调节、对症支持治疗、感染源控制等方式治疗。GBS感染通常由母婴垂直传播、免疫功能低下、泌尿生殖道定植、皮肤黏膜破损、医疗操作污染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首选药物,对GBS具有高度敏感性。治疗周期通常需10-14天,严重感染需静脉给药。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克林霉素,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方案。
2、新生儿预防:孕35-37周需进行GBS筛查,阳性孕妇分娩时需静脉注射青霉素。早产儿、胎膜早破超过18小时者需加强监测,出现呼吸窘迫或发热应立即进行血培养和腰椎穿刺检查。
3、免疫调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适用于严重脓毒症患者,可中和细菌毒素。脾功能低下者需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脑膜炎球菌疫苗,预防继发感染。慢性病患者需控制基础疾病以改善免疫功能。
4、对症支持:脓毒性休克患者需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脑膜炎患者需降低颅内压处理,可选用甘露醇或高渗盐水。多器官功能衰竭需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或机械通气支持。
5、感染控制:产科器械需严格消毒,避免会阴侧切等创伤性操作。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减少泌尿系统定植风险。医疗机构需规范导尿管使用流程,定期更换留置导管。
哺乳期妇女出现发热或子宫压痛需排查产褥感染,建议每日饮用2000ml水分促进细菌清除。术后患者可进行踝泵运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每2小时翻身避免压疮。饮食需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豆制品等促进组织修复,限制高糖食物摄入维持血糖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