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自然流产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补充营养、监测孕激素水平、避免环境危害等方式干预。自然流产通常由黄体功能不足、染色体异常、子宫结构异常、内分泌紊乱、感染等因素引起。
1、调整作息:
保持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孕期前三个月避免提重物、剧烈运动及长时间站立。建议选择散步、孕妇瑜伽等低强度活动,每日运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
2、控制疾病:
孕前需控制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调整优甲乐或丙硫氧嘧啶用量。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稳定在130/80mmHg以下,避免使用ACEI类降压药。
3、营养补充:
孕前3个月开始每日补充0.4mg叶酸,多摄入富含铁元素的动物肝脏、菠菜等食物。孕早期每日需额外补充200mg钙,可通过牛奶、奶酪等乳制品获取。维生素D水平建议维持在30ng/ml以上,每周食用深海鱼类2-3次。
4、激素监测:
孕6周起定期检测孕酮和HCG水平,孕酮值低于15ng/ml时需考虑黄体支持治疗。地屈孕酮、黄体酮胶囊、烯丙雌醇是常用药物。当HCG翻倍异常时需结合超声排除宫外孕可能。
5、规避风险:
避免接触甲醛、苯等装修污染物,远离放射线检查区域。孕期禁止吸烟饮酒,咖啡因摄入量每日不超过200mg。慎用非甾体抗炎药,体温超过38.5℃需及时物理降温。
备孕期间建议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泡温泉或盆浴。出现阴道流血或腹痛症状需立即卧床休息,48小时内就医检查。孕12周前每两周复查超声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建立完整的妊娠档案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