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脑血管堵塞的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依达拉奉注射液、丁苯酞软胶囊等。脑血管堵塞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引起,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药物。
功能主治:高胆固醇血症: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包括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型)或混合性高脂血症(相当于Fredrickson分类法的IIa和IIb型)患者,如果饮食治疗和其它非药物治疗疗效不满意,应用本品可治疗其总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载脂蛋白B升高和甘油三酯升高。
在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阿托伐他汀钙可与其它降脂疗法(如LDL血浆透析法)合用或单独使用(当无其它治疗手段时),以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心病:
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证(如:糖尿病,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型血脂异常的患者,本品适用于: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风险、降低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卒中的风险、降低血管重建术的风险、降低因充血性心力衰竭而住院的风险、降低心绞痛的风险。
用法用量:病人在开始本品治疗前,应进行标准的低胆固醇饮食控制,在整个治疗期间也应维持合理膳食。应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基线水平、治疗目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剂量的个体化调整。
常用的起始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剂量调整时间间隔应为4周或更长。本品最大剂量为80mg每日一次。阿托伐他汀每日用量可在一天内的任何时间一次服用,并不受进餐影响。
对于心血管事件的低危患者治疗目标是LDL-C<4.14mmol/L(或<160mg/dL)和总胆固醇<6.22mmol/L(或<240 mg/dL),中危患者治疗目标是LDL-C<3.37mmol/L(或<130mg/dL)和总胆固醇<5.18mmol/L(或<200 mg/dL),高危患者治疗目标是LDL-C<2.59mmol/L(或<100mg/dL)和总胆固醇<4.14mmol/L(或<160 mg/dL),极高危患者治疗目标是LDL-C<2.07mmol/L(或<80mg/dL)和总胆固醇<3.11mmol/L(或<120 mg/dL)。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血症的治疗
大多数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10mg每日一次,其血脂水平可得到控制。治疗2周内可见明显疗效,治疗4周内可见最大疗效。长期治疗可维持疗效。
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
患者初始剂量为每日10mg/日。应遵循剂量的个体化原则并每4周为时间间隔逐步调整剂量至40mg/日。如果仍然未达到满意疗效,可选择将剂量调整至最大剂量80mg/日或以40mg每日一次本品配用胆酸螯合剂治疗。
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
在一项由64例患者参加的慈善性用药研究中,其中46例患者有相应的LDL受体信息。这46例患者的LDL-C平均下降21%。本品的剂量可增至80mg/日。
对于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本品的推荐剂量是10-80mg/日。阿托伐他汀钙应作为其它降脂治疗措施(如LDL血浆透析法)的辅助治疗。或当无这些治疗条件时,本品可单独使用。
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剂量
肾脏疾病既不会对本品的血浆浓度产生影响,也不会对其降脂效果产生影响,所以无需调整剂量。
1、阿司匹林肠溶片
阿司匹林肠溶片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栓作用,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该药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长期使用需监测出血风险。合并胃溃疡患者应谨慎使用,必要时联用质子泵抑制剂。
2、氯吡格雷片
氯吡格雷片为P2Y12受体拮抗剂,能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活化。常用于支架术后或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用药期间需观察有无皮下瘀斑、鼻出血等不良反应,避免与奥美拉唑等药物联用。
3、阿托伐他汀钙片
阿托伐他汀钙片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定斑块,减少脑血管事件复发。服药期间需定期检测肝功能与肌酸激酶,避免与葡萄柚汁同服。可能出现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严重时需停药就医。
4、依达拉奉注射液
依达拉奉注射液具有清除自由基的神经保护作用,适用于急性脑梗死发病后48小时内静脉滴注。使用前需评估肾功能,输液过程中监测血压变化。禁用于重度肾功能衰竭患者。
5、丁苯酞软胶囊
丁苯酞软胶囊可改善脑微循环和能量代谢,用于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治疗。常见不良反应为转氨酶轻度升高,服药期间应避免饮酒。需与抗血小板药物联用时应遵医嘱调整剂量。
脑血管堵塞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摄入蔬菜水果不少于500克,限制动物内脏及油炸食品。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控制血压血糖在目标范围。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定期复查血脂、颈动脉超声等指标。出现头晕加重、言语不清等新发症状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