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沟炎可能由修甲不当、外伤刺激、微生物感染、嵌甲、免疫缺陷等原因引起。
指甲修剪过短或边缘呈弧形时,甲板侧缘会嵌入甲周软组织,形成机械性损伤。反复刺激导致局部屏障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易侵入引发炎症。日常应使用平头剪刀直线修剪,保留1-2毫米甲板超出甲床。
踢撞硬物、挤压伤等外力作用可使甲周组织出现微小裂口,为细菌感染创造入口。长期穿尖头鞋或高跟鞋者更易因反复摩擦诱发炎症。建议选择宽松鞋袜,运动时佩戴专用趾甲保护套。
潮湿环境利于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体繁殖。糖尿病患者因血糖升高更易继发感染。表现为甲周红肿热痛,严重时渗出脓液。保持足部干燥,使用聚维酮碘溶液局部消毒可降低感染风险。
先天性甲板过宽或甲床畸形者易发生嵌甲,甲板边缘持续刺入甲襞形成慢性肉芽肿。可能与遗传性甲发育异常、银屑病等基础疾病有关,通常伴随甲板增厚、甲床分离等症状。轻度者可尝试棉花填塞法抬举甲缘。
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因抵抗力下降,甲周微小破损即可发展成顽固性甲沟炎。常合并甲板变色、甲下脓肿等表现。需控制原发病,严重时需行甲板部分切除术联合抗生素治疗。
日常需保持手足清洁干燥,避免撕扯甲周倒刺。建议穿透气棉袜并每日更换,运动后及时清洗脚部。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C及锌元素,适量食用胡萝卜、猕猴桃、牡蛎等食物有助于甲周组织修复。出现持续红肿、化脓或发热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骨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