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人群打呼噜可能与颈部脂肪堆积、咽腔狭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内分泌紊乱、鼻咽部解剖异常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减重、调整睡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手术治疗、药物辅助等方式改善。
肥胖者颈部皮下脂肪增厚直接压迫气道,导致睡眠时气流通过狭窄部位产生涡流振动。建议侧卧位睡眠减少舌根后坠,日常进行颈部伸展运动改善局部循环。
脂肪沉积使软腭、悬雍垂等组织增厚,咽腔横截面积缩小30%以上。睡眠时肌肉松弛进一步加重阻塞,表现为鼾声断续伴憋气。口咽肌训练如吹奏乐器可增强肌肉张力。
约50%肥胖打鼾者伴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典型表现为夜间频繁觉醒、晨起头痛,需通过多导睡眠监测确诊后使用呼吸机治疗。
瘦素抵抗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常见于肥胖人群,这类内分泌紊乱会降低上气道扩张肌活性。实验室检查激素水平后,可针对性使用左甲状腺素钠或二甲双胍调节代谢。
鼻中隔偏曲、扁桃体肥大等基础病变在肥胖作用下症状加剧。电子鼻咽镜检查明确后,考虑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或扁桃体切除术等外科干预。
控制每日热量摄入低于1800大卡,优先选择高蛋白低GI食物如鸡胸肉、西蓝花;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睡眠时使用记忆枕保持头部抬高15度,避免睡前饮酒和使用镇静类药物。若出现日间嗜睡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0%,需及时到呼吸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