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时肛门疼痛可能由肛裂、痔疮、肛周脓肿、肠道炎症或粪便干硬等因素引起。
1、肛裂:
肛裂是肛门皮肤纵向撕裂导致的疼痛,常见于便秘或腹泻患者。排便时撕裂伤被牵拉会产生刀割样锐痛,便后可能持续数小时。典型表现为粪便表面带鲜血或便纸染血,肛门检查可见后正中线裂口。保持大便软化是主要干预措施,严重者需使用硝酸甘油软膏促进愈合。
功能主治:用于治疗肛裂与缓解肛裂引起的疼痛。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挤出1-1.5cm膏体,置于指端,经肛门涂于肛管内(肛门内约1cm),或遵医嘱。每次用完后请立刻拧紧管盖。用药后请洗手。
2、痔疮发作:
痔疮静脉丛充血肿胀时,排便摩擦会导致灼痛或胀痛。内痔脱出可能伴随肛门坠胀感,外痔血栓形成则出现剧烈跳痛。肛门视诊可见紫红色肿物,直肠指检可判断痔核分级。温水坐浴和纤维素补充能缓解症状,Ⅲ度以上痔疮需考虑胶圈套扎术。
3、肛周脓肿:
肛门腺体感染形成的脓腔会引起持续性跳痛,排便时压力增加使疼痛加剧。常伴有发热、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指检可触及波动性包块。早期需抗生素治疗,成熟脓肿应切开引流,延误处理可能发展为肛瘘。
4、肠道炎症:
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发作时,直肠黏膜溃疡受粪便刺激会产生烧灼痛。多伴随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糜烂。需通过美沙拉嗪等药物控制炎症,严重病例需生物制剂治疗。
5、粪便异常:
干硬粪块通过肛门时机械性扩张可造成疼痛,常见于水分摄入不足或纤维素缺乏者。羊粪状颗粒粪便可能划伤肛管,排便费力会加重肛垫下移。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益生菌能改善粪便性状,必要时可用乳果糖软化大便。
建议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增加燕麦、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避免久坐久蹲,排便时不宜过度用力,便后可用温水清洗肛门。持续疼痛超过一周、伴随发热或大量出血时,需及时就诊排除肛周感染或肿瘤性病变。规律进行提肛运动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功能,预防痔疮复发。